一项针对端粒长度与五种常见癌症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大型遗传学研究发现,长端粒与肺腺癌风险增加有关。没有观察到端粒长度与其他癌症类型或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由芝加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这项研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测量端粒长度的遗传易感性,而不是通过一些容易因为患者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被混淆的生理指标测量。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人类分子遗传学》上。
“我们的研究为长端粒与肺腺癌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该项研究负责人,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公共卫生科学助理教授Brandon Pierce博士说道。“普遍的假设是短端粒对健康有害,但似乎短端粒不一定会转化成某些类型的癌症。”
端粒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保护帽,可以防止染色体末端损伤。一部分DNA端粒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丢失。这就导致端粒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缩短,一直以来都认为这是一种延迟性“融合”,会诱发细胞死亡或基因组不稳定。
已知端粒缩短与衰老和心血管疾病有关,但它们与癌症风险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由于端粒可能由于诸如年龄、生活方式和癌症进展等因素而变化很大,因此很难对癌症风险与端粒长度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联进行研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ierce博士及其同事采用了孟德尔随机法,这是一种基于遗传因素计算端粒长度的方法。
研究人员对50,000多例癌症病例和60,000名对照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对端粒长度与各个亚型的乳腺癌、肺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较长的端粒与肺癌——特别是肺腺癌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端粒长度每增加1,000个碱基对,肺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以上。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没有发现端粒缩短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除了肺腺癌之外,只有前列腺癌风险与长端粒轻度正相关。
“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使我们能够测量端粒的长度,而不会产生物理方法测量端粒长度所导致的问题性偏倚,”该项研究作者Chenan Zhang说道,他是芝加哥大学公共卫生科学的研究生。“端粒长度与肺腺癌之间的正性关联还应进一步研究,以达到改进肺腺癌这种常见癌症亚型的预测和预防的长期目标。”